三掌门 >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 第18章 突发状况

第18章 突发状况


“你记得路不?要不我跟你去一趟吧。”木月给沈白露自己写的条子上盖上大队公章,担忧的问。她倒是不担心沈白露的安全,两人虽然没有切磋过,但如果不用弓箭,单纯近战打斗的话,木月觉得她不一定是白露的对手,这人力气太大了,和木黑子有得一拼。

        "记得,你别操心我了,狩猎队那边离不了你。狩猎队这边已经连续打了四天鱼了,全寨子都弥漫着一股鱼腥味,大家都不想再吃鱼,定好了今天上山,当初受伤的小伙子们虽然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伤筋动骨一百天,落下残疾的几个就不说了,其他的也得再养养,一下子减员这么多人,如果木月不去的话,万一再遇见狼群,说不定又得出事。

        白露的方向感很好,刚来的时候她就特意记路,而且前头几支山周围没有其他村子,就一条木家堡骡马队踩踏出来的路,极容易辨认。

        听白露这么说,木月便放心的把骡子喂饱,牵过来给她。骡子速度快,木月的这匹脚力尤其足,驮着白露整理好的三个大包裹都不见累,当初走了四天的路程,一天就到了。

        木家堡的村民出来,基本风餐露宿,生个火堆,哪里都能睡觉,白露不愿意委屈自己,拿出介绍信,找了家招待所入住,多花五毛钱,骡子也有休息的地方,还能负责喂饱,这是山里才有的特色。这会儿国营饭店也关门了,不过白露在仓库里存了些吃的,将就着吃了一餐,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早,白露先去了邮局,工作人员刚刚上班就得干活,脸色不咋好看,但面上态度还行,听说沈白露要打电话,慢悠悠的帮她转接。

        电话是给白晨打的,却没找到人,对面的人语气嚣张且不耐烦,说是今天集体进山了,叫白露下次再打过来。沈白露皱皱眉头,想起心里的打算,换了种语气,哀求的和对方说,白晨的妹妹生病了,让他一定要注意收信,完了又哀叹自己没钱了匆匆挂了电话。惹得接线员小伙子惊奇的张大了嘴巴,这小姑娘变脸变得可真快啊,而且这大包小包的寄包裹,像是没钱的样子吗?城里来的知青就是事儿多啊。

        白露不知道接线员的脑补,谢过对方后,想着月前的想法,朝县医院走去。

        比起木家堡的岁月静好,县城喧嚣得多,街上能见到戴着红袖章的年轻人,墙上还贴着大字报,来往的行人神色匆匆,少有停下交谈的。白露再一次感叹,幸亏当初去了木家堡。

        姚县虽下辖地域辽阔,但多是大山,县城坐落在一个小盆地里,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大小。县医院也不过是一栋小楼,门诊收费处药房食堂全挤在一楼,二楼是住院部。因为屋子少,医院里唯二的两个女医生,一个儿科的一个妇科的是共用一间诊室,儿科在外面,妇科在里面,中间用帘子隔开。

        此刻刚刚进入夏季,前几天下了一场雨,体质不好在这种时候容易感冒,沈白露顶着几个孩子的哭闹朝里走。

        “是哪里不舒服?”李医生见来的是个年轻的小姑娘,还有些惊奇。

        “医生,我是木家堡大队的赤脚医生,这次过来是想跟您打听点事情。”白露拿出介绍信,见这医生和蔼,听了她不是来看病的也没变了态度,便把木米的情况跟李大夫说了,又说了寨子里这些年难产妇人的数量,十八岁以下的和四十岁以上的占了七成,最后才开口问避丨孕丨套的事情。这个询问的起因不能是白露自己想,而是病人根据自己身体的原因请求。

        对于沈白露说的事情,在妇产科干了几十年的李医生了解得更多。她不是科班出身,最早家里是做接生婆的,后来送她去了护士学校,毕业工作后因为人聪明,接生手法老道,被当时的主任器重,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了六七年,这才成了正经的医生,小地方医疗资源常年紧缺,这种事情在镇医院很常见,但她能从镇医院被调到县医院来足以说明技术。为了对病人负责,每一位接诊的病患,她都仔细做好脉案,时不时拿出来归纳总结。

        得到的结论和沈白露一样,过早和过晚生孩子,不仅对孩子不好,妇人的难产率也更高。妇产科医生最害怕的,就是那些不顾自己身体情况,拼死拼活要生孩子的。这样的人,你想救都救不了。但除了这些人外,更多的就像沈白露了解到的,没有靠谱的避孕方法。

        “你说的情况我也晓得,上面确实给医院发过这东西,让大家推广出去,当由于价格和百姓意识的原因,效果不大理想。”

        这是很委婉的说法了,实际上李医生她们推广的时候,不仅被骂不要脸,心黑,想让人家断子绝孙等等,甚至还被打被骂。有个跟着去的护士是本地人,结婚两年了没有生孩子,这其实也不算什么,但摊上这件事,当时被人带头骂她是不下蛋的鸡就就使坏叫别人家也不能生。,那小护士差点想不开。

        这两年虽然上头说要计划生育,避丨孕丨套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发下来的,但只是少部分人听见风声,没有条文条款出来,下头的百姓们还是坚持着“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的思想,被举报了一次之后,推广避孕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那些套子也被束之高阁。

        如今既然有村民主动来问这件事,李医生自然全盘支持,当即就找出来拿了两箱给白露,白露谢过李医生正打算离开,就听见一阵紧急的脚步声,跑进来个满脸焦急的护士。

        “周医生,周医生你快去看看,三床的病人又喘不上气了。”

        坐在外间的儿科大夫顾不上眼前感冒的小朋友,说了声稍等就往楼上赶,李医生这会儿没病人,也脸色难看的跟上去,今天住院部只有一个实习的小医生值班,三床的情况她也知道,就怕发生突发情况。白露见了这情况,放下手里的盒子,也跟着去看是怎么回事。

        刚刚上二楼,就听见有个老太太在哭喊:“我的小宝啊,可怜的小宝你要心疼死奶奶。”

        病房里围了一群人,护士正在劝说其他病房的病人和家属不要聚集,病房里,周医生在给孩子做急救,李医生在做配合。

        孩子是短暂的卡痰缺氧窒息,周医生处理之后给孩子输上氧气。家属见孩子情况平稳下来,这才松了一口气,枪口立马对准了周医生。

        “这都住进来十来天了,医疗费花了上百元,孩子还是半点没好转,天天打针吃药天天发烧,你们这是正规吗?到底有没有个靠谱的医生能把孩子治好。”

        说话的人是孩子的爸爸,全身疲态满脸怒容,话说得很不好听。几位医生只能忍着,尽量和他说明白,劝他转院。

        “转院转院,孩子烧退不下来,时不时的就抢救,从姚县到省城要一两天,孩子半道上出了什么事,你们能不能负责。”

        “这情况我们也知道,可是这孩子医院里能用的药都给他用了,烧一直退不下来,县医院的医疗设备不行,我们几人的技术也比不了省城大医院的医生,如今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周医生心里不好受,当儿科医生的,被患者骂是家常便饭,她已经习惯了。难受的是看着这才五岁大的孩子一天比一天严重,她翻遍了病例,用遍了能用的药,就是找不到解决办法,这种无力感才折磨。

        孩子的爸爸不能接受这个说法,满脸泪痕的妈妈却要更理智些:“县医院这边,不能想办法安排一趟救护车吗?”

        没错,姚县就是这么穷,作为整个县城最大的医院,都没有救护车。周医生叹了口气:“整个县城,就只有政府那边有一辆小车,我已经问过那边的工作人员了,车子坏了一个星期,有个零件还没寄过来,供销社运输队的东风车要六天后才过来,其他单位只有拖拉机,根本去不了省城。你们如果有关系能找到车去一趟,我可以跟医院申请跟车,路上陪你们走一趟。”

        这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了,若不是瞧着孩子又乖又可怜,且这孩子如果真的在医院或者路上没了,她本人也会受到影响,周医生根本不会做这么多。

        “我们上哪儿去找车啊!”听了这个说法,孩子妈妈撑不住,呜咽出声。

        遇见要命的急重症,根本不用考虑出不出手的问题。沈白露走到病床边上,见孩子满头大汗,便掏出手绢来给孩子擦汗,她是跟着李医生上来的,孩子家属以为是医院新来的护士,便没出声阻止。擦完了汗,沈白露就着孩子的手腕探起脉。

        孩子奶奶和爸爸孩子和周医生掰扯,他们的意思就是孩子送到医院来,花了那么多钱,医院必须负责医好。他妈妈一直看着孩子,见了沈白露的动作想阻止,转眼又想,只是把脉而已,对孩子也没影响,万一这小姑娘真能看出什么来呢?满眼绝望的人,连虚无缥缈的鬼神都能抱以期望,自然也愿意给白露两分信任。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70701/70701487/72108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