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科技洪灾 > 光时理论一

光时理论一


最成熟的理论体系,不是无懈可击的固守,而是无孔不入的拓展!

        ————————————————————————————————————————

        公元2006年d市,d大,大学阶梯教室,大学基础物理课。在结束了一个学期的物理课以后,张教授布置了一篇论文。

        论文要求:1、不少于三千字

        2、不脱离本学期所学的物理范畴

        3、创新而不得抄袭

        4、结论必须明确

        备注:占考试总成绩的20。

        光时理论,以光速恒定唯理论依托,重新定义时间空间物理量的理论。这是当时我一直在理论层面去研究的论题。之所以取名叫做光时理论,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中所定义的时间是不严谨的,这个时间不能代表真正物理学的严谨时间,毕竟以人类随便定义的单位时长——秒,在不同速度运动参考系中都有所不同。

        光是理论的主题是真空光速c恒定不变,不同参考系中的时间流逝程度不变。定义光速分之一是一个光秒,以1000光秒为一个光分,以1000个光分为1个光时。这样定义不仅使得现有所有的物理学定理依然有效,又可以避免相对论更换参考系后体积和质量变化问题,完美的解决了两个不同速度参考系中,相同物理量不相等问题,也就是说空间参考系,变成速度参考系。

        论文最终还是仅以7分收场,批注只有七个字:光时是距离单位,显然教授并没有认真看我的论文,想当然得认为我无知的张冠李戴错用单位,还在夸夸其谈的写下了3000字,给个7分似乎也是对我没有抄袭的褒奖。这七个字没有苛责的语气,事后他也不一定记得,毕竟教书多年什么学生没遇到过。但这却深深的刺伤了我,这也是我将光时理论进行下去的原因。

        接下来的半年我几乎用光时概念推理大学以前的所有公式,将时间单位全部替换成光时,然后进行推导,不难发现不同参考系的圈闭不见了。相对运动只需要考虑光速方向分别计算,复杂的运动轨迹也不需要多维解析,只需要依照光速,算出当前质点的位置然后进行计算轨迹。折射率也只需要计算光速比,毕竟不同介质中光速是不同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光透过平滑玻璃后会偏移一段距离。

        那时的我时常在想,是否要改变人们的固有认知,去改变人类对时间的观念和定义,我认为在不违背物理学定律的前提条件下两者是可以共存的,至于到底用光速c为量纲或者以s为量纲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哪一个才是真的时间。传统意义的时间,是一个刚性物理量,是一个不随其他物理性质改变的刚量。不允许压缩也不允许膨胀,这是我们身为人类的第一感官,也是我们观察时间的依据。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时间的定义,我们行走的速度就变成没有比较的距离单位;如果没有时间人类之间的各种行为将变成毫无规律的乱码信息。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代码,将各类物理量串联起来使用的逻辑程序。这就是我光是理论的结构总框架。

        那时的我也曾经试想过爱因斯坦写出相对论的依据,也曾按他手稿逐步推演过相对论的过程,企图在他的思维过程中找到线索,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翻看我小学时候一道应用题时才发现,原来当时的我就发现了时间恒定的错误依据。原题是“小明步行速度120米/分,妈妈步行速度是240米/分,小明在妈妈前方240米,两人同向而行。问妈妈多久能追上小明?”卷面上大大的红叉,表示我当时是做错了的。但是这个回答却成了后来否定传统时间的依据。这道题其实很简单却又很少人能想明白,这也是相对论的由来。如果时间是不可压缩的,那么就有这样一个圈闭无法打破,无论妈妈速度多快都不能追上小明,原因就如同我当时做答时候的情况一样。如果按照传统理论来计算,240+120t=240t;如果按照速计算,速度是个刚量那么计算值为240=(240-120)t;两者计算值都是2分钟。但是在2分钟以内的过程却非常有趣。(1)以时间为刚量的变化过程是,当1分钟后妈妈到达小明的1分钟前的位置的时候,小明也向前走了一分钟,那么又差出120米;当再过半分钟后,又差出60米;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无限循环到接近两分钟的时候,两个人也无限接近。在这个过程中,单位时间是刚量,时间物理量是自变量(2)以速度为刚量的变化过程是,小明静止妈妈以120米/分向小明追击,最终经过2分钟追上小明。在这个过程中单位速度是刚量,速度是相对速度恒值。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以速度为刚量的运算并没有无限循环的圈闭。而后便有了绝对时间和相对时间的相关定义。

        时间的重新定义,让我发现现实中的时间越来越不适合物理学公式的推导。之后每每用到秒这个物理量,仿佛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在我面前数着1、2、3、4……。如此幼稚却又懵懂无知,这时候我似乎有种仰望众生之感,我的光时理论也似乎可以俯瞰一切物理定律,渗透入这宇宙的每处空间中。

        虽然明为光时理论,但更多内容是揭示了光和能量的本质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储备如下:

        1、光是物质临界态,也是能量临界态。这点很重要,这也是我们世界的理论基础。所谓太极生两仪,即一阴一阳。阴者即为能量;阳者即为物质。两仪分四相即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而太极则为空间。总体划分空间中的事物只有两类,一是能量,二是物质。而后续划分的四相是能量形态划分和物质形态划分、八卦则是以上基础上再划分。这是两分法的基础,也是2进制大的基础,这是前人的智慧,而科技发展的今天却被人遗忘。我曾反思放入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是否存在,周易就是个例子。光是分割物质和能量的基准线,这也是光合原理(不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基础。即:物质向能量转化或者能量向物质转化必然要经历光这一状态。

        2、光是能量态最强势状态,是物质最微弱状态。

        3、光的逃逸速度最大,即为真空光速。

        4、光有能量和物质所有属性。

        光时理论(概述):

        1、空间长度是衡量时间的唯一标准。

        2、真空光速在一切参考系观测,数值为恒常数c。

        3、空间中的任何事物不能脱离空间而存在,空间既不能自主创造能量、也不能创造物质。空间无处不在。

        4、物质占用空间应向周围吸收能量。

        5、物质破灭施放所在空间,应向周围释放能量。

        6、光既可以在空间中吸收能量,又可以释放能量。

        7、所有的不可见力都是物质从空间中吸收能量的表现。

        8、一切场皆是物质占用空间后获取能量不足的表现。

        9、温度(分子内能),是物质本身储存能量的表现。

        10、量子化空想理论不存在。

        11、汲取能量是占用空间物质的唯一属性,即质量。

        12、能量可以在空间(真空)中任意传播而能量不衰减,不向所在空间释放能量或接收能量。

        13、能量等级由强到弱依次为光,电磁波,力、温度。

        14、温度是能量最低表现形态、也是物质直接接收的唯一能量,即为分子内能。

        15、力是围绕在物质周围空间的唯一能量,即为机械能。

        16、电磁波是唯一与距离无关的能量属性物理量。

        17、光既是能量和物质的临界态。

        18、光具有能量的一切性质、光具有物质的一切性质。

        (备注:这里的光不止是我们所谓意义上的可见光)

        【作者题外话】:记忆020系列小说第一部《科技洪灾》,欢迎阅读。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54275/54275005/94820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