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第93章 第九十三章

第93章 第九十三章


夏日午后,  窗外蝉鸣。

        武拂衣耐心听着胤禟表明来意。没立刻给出回应,沉默了半晌。

        此时,树上的蝉群倒是“知了!知了!”叫个不停。

        胤禟有些忐忑,  四哥不说话是几个意思

        等待时刻,  他有些心烦地瞥了眼窗外。

        这些蝉一个劲地瞎叫,它们能知了什么事?难不成能知了四哥的答案?

        武拂衣不是故意晾着胤禟,不说话是被他介绍的那份工作内容给惊奇到了。

        老九真敢说,让胤禛与温宪给人去画遗像。

        哪怕他不知武氏的皮囊下住着谁,  但敢开口提议小嫂子与妹妹做这工作,  足以证明老九是个离经叛道的。

        “九弟的好意,我心领了。”

        武拂衣先回答了有关接触年家人的提醒。

        “年家所在佐领,  前些年就归我名下管理。即便如此,  也是人各有志,不必强求。”

        四阿哥被封郡王后,  年家不曾有主动表示,已经表明了一定的态度。

        年遐龄在康熙三十一年就出任湖北巡抚,  一方大员一做就是十几年。此人性格谨慎,不轻易与皇子结交。

        年羹尧又是青年得志,外人对其桀骜脾性亦是素有耳闻。

        他对康熙是会表现得忠诚,  但对皇子们就不会搞主动示好了。

        年家不来问好,武拂衣也没想过要特意去交好。

        一来是交好外臣引得康熙反感;二来年羹尧的本领,不够让她感兴趣。

        不是否定对方的本事,而是能文善武,胤祥与胤祯结合一下也能做到。

        再有一些不好说的真心话。要是真得打仗,  她亲自上阵可能结束战事更快些。

        将来的战争趋势更是从冷兵器往热武器发展。

        年羹尧正儿八经科举出生,擅作文章又不是擅长发明枪炮。

        以其桀骜的性格,能够极快地接受新事物吗?还是与他擅长的正经科举所相对的奇巧淫技。

        那还不如把胤祯那小子扔出去挣点军功。

        十四有了功劳在身,  等某天他为了争做大清第一狗血·灵异·爱情作家所犯的一堆蠢事暴露了,不至于被康熙罚得穷到后半辈子全靠哥哥接济。

        倒是年希尧,年家的长子有点意思。

        这人笔帖式出身。

        八旗子弟若不参加科举,是能通过做这种正七品文官进入官场。主要做翻译文书、掌管薄籍之类的事。

        有趣就在于年希尧在京城做笔帖式时,常与梅文鼎一起研究数学。

        他给出了计划,想要编写着手《测算刀圭》、《面体比例便览》、《对数广运》等几方面的数学论著。

        同时,也收集整理着医药良方。

        对音律也很有一套,是广陵琴派的传人之一。

        前年,理学院开学之前,年希尧补授云南景东府同知,是从七品官变成了有差事的五品。

        事后,梅文鼎似玩笑般讲过,年希尧甚至动了心思放着五品官不去做,渴望在京城理学院再读几年书。

        这想法到底没有付诸实践。

        年希尧性情不似弟弟般桀骜,很多人读书都是为了做官,他不能叛逆着来。

        现实一些思考,再读两年书,到时候有没有实差能做都是未知之数。

        武拂衣计划着,此次南行云南要是有空闲不妨顺路会一会年希尧,如果没空也就罢了。

        此乃后话。

        眼下绕回了给赵家老爷子画遗像的问题上。

        “不必通过赵老爷去交好年遐龄。”

        武拂衣明确告之胤禟,“此行主要为了观察市井民生,而非结交官员。”

        若是为了暗中考核官员的本领,也不一定要面对面,瞧一瞧他治下的民生就行。

        不论奏折上写得再花团锦簇,真本事还是要落在实处。

        举一个小例子,县官是否重视农事,当地的挑粪工身上看出一二。

        种田离不了肥料。肥料有一部分就是人体排泄物。

        民间掏粪工,将城镇居民的将五谷轮回之物运送到乡村农田。日子救了,多是形成一个产业链。

        人体产出的肥料卖多少钱?是否会形成城内行业垄断?

        在运输途中有哪些疾病产生的风险?如果粪肥多出来要怎么处理,会不会胡乱倾倒?

        各个地区的粪肥产业有什么差异,是否能相互借鉴?

        这些仅仅说出来都难掩一股臭味,似不登大雅之堂,但农肥与卫生是基础民生中非常重要的两项。缺了农肥,作物生长受损;不重视卫生,流行病来袭夺取人命。

        南下考察深入民间,除了发掘有特殊才华的能人异士,就是观察这些似不起眼的琐事。

        武拂衣举了这个例子,“我每天走街串巷,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去观察。

        藏在这些吃喝拉撒琐事中的民生重点,在上书房是学不到的,翰林院也学不到。如今全都记录下来,将来整合成册,尝试着给出标准规范化操作。你说,是不是很有必要?”

        胤禟听了,心服口服地点头。

        如此看来,与其花半个月绕道武昌府拜会年遐龄,还不如多转几个小县城记录不同地区的百姓生活状态。

        “四哥,这也就是说画遗像的活不做了?“

        胤禟不确定地问。他本想着交好赵老爷子是与年家有关,现在看来没必要了。

        武拂衣却反问,“为什么不做?如今看来,赵老爷子交友广泛而人生阅历丰富,正能与他聊一聊民间奇事。何况,珍珠养殖缺的那一块湖泊,你不想便宜买入吗?”

        胤禟有钱,但要是能有折扣买地,当然是开心事。“可,让小嫂子与妹妹去画遗像,总是……”

        “你说错了,现在只有贾武道长与三昷道长。”

        武拂衣不介意画遗像换好处,这一份是不能更正经的工作,又不是出卖美色。

        但她也知道世人多忌讳,不会强迫胤禛与温宪去做。“画还是不画,最终还是要看当事人的意思。”

        先去找了温宪。

        温宪猛吃一惊,真没想到扮演道士需到如此逼真的地步了。

        但听四哥说作为道士给人画遗像是日常正经工作内容之一。这活又不是招摇撞骗搞吃死人的丹药,能心安理得地做,不必在心里套上一层枷锁。

        话说得没错。

        温宪被讲的希望去体验一把特殊经历,可是很遗憾办不到,因为自身能力不够。

        她会画花鸟景物,对于人像却是画不了的。哪怕现在开始练,要让赵老爷子满意至少也要一两年后。

        武拂衣对技术性硬伤也是莫可奈何。

        温宪不会画人,胤禛却专门训练过,上次那些蒙古王公的识别图已然画得传神逼真。

        这就来到胤禛房间,开始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不要认为堂堂一个皇子帮人画遗像是被冒犯了,不必被无形禁忌束缚住心。

        做人要敢于尝试挑战,而且充分意识到借赵老爷子关系网摸查民生动态的重要性。

        对此,胤禛回以两个字:“呵呵——”

        武拂衣眼看这人不掩嘲讽神情,似乎是半个字也没听进去。

        “有不同意见,请别使用语气词,直接做具体称述。你认为我的话没道理吗?”

        胤禛不否认这番劝说合情合理,但他岂会容易被说服。

        “说一千道一万。以侧福晋身份扮成道士,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画遗像,这种荒唐事是不是你做,是我做。今后被汗阿玛知晓,我面临的风险比你要大。这一点,你承认吧?”

        武拂衣闻言,诚实地点了点头。“是,我认。”

        “你认就好。”

        胤禛步步递进,“只嘴上说得好听,让我不要觉得自降身份是被冒犯,你得有相似感受才有资格讲。我知你没给人画像的技能,但你可以做另一件事。”

        武拂衣眼皮一跳,想到一种可能性。

        “你该不是指我没法做画人的,却能做那个被画的吧?”

        “恭喜,猜对了。”

        胤禛振振有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我很讲道理的,你死过一次是事实。被画一画从前的模样,哪怕听起来不好听像是在被画遗像,但也应该不会觉得被冒犯。”

        “呵呵。”

        武拂衣也使用了这一内含博大精深的词汇,胤禛这是什么魔鬼逻辑。

        很快,她眼珠一转,上上下下打量胤禛。

        “你是趁机套路我吧?找一个冠名堂皇的借口,你想弄清楚我的模样。”

        “套路你?你想多了。”

        胤禛的语气轻描淡写,似乎绕一大圈提此要求没有别的原因。“我这是正大光明搞清楚自己身体里住的鬼长什么样子。人之常情罢了。”

        但,为什么以前不提?

        相处了四年半再提,倒像是多此一举。

        胤禛肯定不会说当初毫不在意,哪怕老鬼美若天仙对他来说也是鸠占鹊巢的鸠。

        今非昔比。既然认可了对方的存在,想要了解得多一些,再多一些,更多一些。

        武拂衣观察了胤禛半晌,这厮面不改色,一幅顺理成章的模样。

        她想了想,还是爽快同意了。“行吧。我描述,你落笔。准备什么时候画?”

        胤禛颇有耐心,他得准备最好的画具与颜料,总不能匆匆忙忙用一支炭笔敷衍了事。口头上却说,“等回京城再画,眼下办公务为重。抓紧时间,找赵老爷子。”

        武侧福晋居然真的愿意去画遗像?!

        胤禟被四哥告之尽快与赵老爷子定下作画时间,他会跟着一起去。

        在收到这个消息时,自己整个人是懵的,而且这种懵圈一直持续着。

        到了作画当日,一起抵达赵家花厅,还是没能从震惊中彻底回神,视线在几人之间来来回回扫视。

        眼前的场景真是荒诞。

        武侧福晋成了贾道长,压根瞧不出女子模样,正在捋着长须。

        赵老爷子没有立即叫人作画。

        尽管把画具给备齐了,但他还有进行一番面试,这先聊起了道家典籍。

        一个发问,一个作答。

        一来一往之间,大约两刻之后,气氛就从初见是的冷淡转变为单方面敬佩了。

        只见赵老爷子连连点头,他看着贾道长的眼神越发认同。

        时不时出言附和,表示对于某一种道家理论的相似观点。真是恨不得奉为座上宾,叹只叹相逢恨晚,没法由贾道长带入道门修成正果。

        胤禟见着情势变化,却越瞧越傻眼。

        他下意识转头去看四哥。四哥神色温和,很认真地在倾听讲经内容。

        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武侧福晋怎么会对道家典籍如数家珍?是不是四哥给偷偷开小灶了?哪怕不是,武氏今天来此给人画遗像就是非常离谱地坏了规矩。

        要说具体是哪一条规矩?

        胤禟对礼数的认知本就不全,可别为难他的脑袋。但可以归为一条,王府侧福晋冒充道士做这些事是有伤风化。

        眼下,真是有一肚子话,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脑子有点晕,但始终提着一根筋。

        不知怎么腹诽没关系,重要的是决不能开口说武氏半句不是。因为这份荒唐的活计是他介绍的,清算起来他决对逃不了责任。

        最终,胤禟的满腹言辞化成一句话——武侧福晋对四哥如果都不是真爱,那么他胤禟能立刻白日见鬼。

        花厅内,胤禟怎么胡思乱想不重要。

        赵老爷子对京城来的贾道长心悦诚服,一百二十分地愿意请人做遗像,认为这位能把天地灵气给画入画中。

        从一开始挑挑拣拣怀疑对方业务水平,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变成请人立刻就画。生怕贾道士反悔,或是忙碌到要排期排到明年。

        胤禛没有拿乔,他又不是真的以此讨生活。早点画完,接下去还有正经事要做。而进入作画状态,就不多说话了。

        武拂衣没让场子冷下来,趁此旁敲侧击地聊了起来。

        比如湖广一带各处地方豪强有哪些?赵家做米粮生意,近些年粮食收成好不好?病虫患有哪些?以及当地百姓的生活禁忌等等。

        赵老爷子心情好,乐得多说几句。

        不知不觉,聊天组中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黄昏时分,胤禛交出了画作成品,再度引来赵老爷子的赞叹。

        “好画!好画!”

        赵老爷子不能更高兴,终于等到一幅自己满意的遗像了,却又不免遗憾。厉害的贾真人是京城道士,以后不知何时能再得一番指点。

        他只能发出邀请,“贾真人有空多来洞庭湖转转,此处人杰地灵是修行的好地方。老朽却也知道你等修行中人自有功德要去修。”

        “好说,好说。”

        胤禛也能客套几句,“赵老,听闻您先选了墓地,那位给指点阴宅的道长也很厉害了。将来不妨介绍一番。”

        赵老爷子找人画遗像,除了看中画技之外,更看中作画人的灵性。他认为作画道士的灵性越强,悟道越深,就能把画给画好。

        这是很主观的事。

        照此推论给赵老爷子选墓地的道士,应该很合他的心意,怎么不让那人作画?是那人不会画人像吗

        “哎!给老朽定阴宅的阳春子,大半个前是有急事离开岳州城了,归期不定。介绍两位认识,怕是要改日了。”

        赵老爷子讲了实情,正因最合意的道士走了没法给他作画,要再找一个替补就很难。苍天不负有心人,他还是等来了贾道士。

        说到这件事,他多讲了几句。

        “甄家小子,你们想在湖南做生意,打算到处跑跑观察行情。近期可别去武陵山一带,阳春子就是去那里驱鬼。”

        “驱鬼?”

        武拂衣疑惑,“赵老,您能给具体说一说吗?”

        赵老爷子摆摆手,“我知道得不多。出事的地点在武陵山附近的瓜县,阳春子收了天地会的消息去帮忙。”

        等一下,刚刚那句话里面划一下重点——天地会!

        后世,这是鼎鼎有名的反清复明组织称号。

        但看赵老爷子毫无避讳地说出来,可能正是应了此组织的形成历史。

        在最初它不是为了造反而成立,就是一群底层游民结社,互通消息让自己有收入吃饱饭。渐渐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趋利而生,发展成了一个对抗朝廷的地下组织。

        武拂衣装作不懂地问,“天地会是什么?”

        “南边一群打短工的互通有无,搞了一个传递消息的组织,相互介绍哪里有活可做。有些道士、和尚也会参与其中。”

        赵老爷子却也只闻其声,没有真正深入其中。“阳春子入了会,这是去瓜县帮忙了。他也不多说,就说要入山,有熟识的人被鬼缠身了。”

        武拂衣暗暗琢磨起来,这事有点意思。

        赵老爷子出手大方,阳春子放着这大笔生意不做,赶去深山去帮着天地会的成员驱鬼,真是去除魔卫道了?

        事情只怕没这么简单。

        谁说观察百姓生活很无趣。天地会相关,这刺激可不说来就来了。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7235/47235833/75220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