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汗阿玛请思啊!“

        武拂衣仿佛从雷劈中惊醒,  第一个跪地谏言请康熙收回禅位的旨意。

        她说得不能更真诚了,“汗阿玛春秋鼎盛,此刻远非禅位之机。江山社稷之重,儿臣必是竭尽心力当差办事,  但儿臣何德何能,  岂敢……”

        “你给朕住口!”

        康熙严厉呵斥,  不给老四叭叭叭说那一长串不敢、不想、不适合继位的话。

        别人会觉得老四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他非常确信老四的话有多少真情实感。

        瞧瞧老四的表情,  就是整一个欲哭无泪,  那是失去了在外自由玩耍的极度悲痛。

        武拂衣可不就是真情流露。哪怕知道已成定局,但还是想搞一搞最后的挣扎。

        早就说了,  她的美好品德之一是不改初心。早点退休去吃喝玩乐,是从未改变的心愿。

        康熙对上老四的真诚眼神,莫名有点心软。

        这一刻觉得自己有些太过残忍了,剥夺了儿子对于清闲生活的向往,而要压榨其劳动力。

        不对,心疼个屁!

        康熙差点爆粗口,该心疼的人是自己才对。

        六十岁还要起早贪黑,老四都见识过外头的花花世界,自己还没去看过。

        “老四,  你敢抗旨不成?或是认为朕老眼昏花,  所以选了你?“

        康熙撇开头不看老四,  把火气撒到了其余人身上。

        “诸位怎么不说话?你们也觉得朕脑子糊涂了,连什么时候该禅位也分不清了吗!”

        武拂衣没办法点头,  老四可以谦虚,但不能说康熙老眼昏花。

        此刻,在场其余人也陆陆续续回神了。

        眼下谁不是被雷劈后,  憋了一肚子话不吐不快,但话到嘴边真不知该讲哪一句。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从废太子到胤禩被夺爵圈禁,皇上哪次不是朝纲独断。

        他们也曾经相信皇上说大家集体推举新君人选,但获得高票的老八又如何?现在是被夺爵,和胤礽一样都被圈禁了。

        那些掺和进皇位之争的臣子们又怎么样了?

        支持胤礽、支持老八的那些官员或杀或贬。从索额图到阿灵阿,一夜间跌倒的重臣还少吗?

        一次、一次、再一次,傻子也学乖了。

        今时今日,能来参加康熙寿宴的人也没几个傻子了。

        李光地为首的权臣们尽可能快速地调整了表情。

        刚刚呆若木鸡的肯定不是他们,像他们这般的聪明人怎么可能被皇上禅位消息给弄傻了。

        康熙宣布老四继位,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众臣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仔细想一想,雍亲王身上找不到不适合继位的缺点。德才兼备是真,为国为民是真。

        何况,今日不同往日。皇上年过六十,也确实到了必须考虑继任者的时候。

        “臣谨遵皇上圣旨。”

        李光地先表态了。

        康熙的态度是铁了心要退位。这是他筹谋已久的圈套,等着大家往里跳,谁敢说不就别想好了。

        既然劝是劝不住的,那就别再劝了。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谁没点私心。在场的重臣都希望继续被重用,当然希望康熙做了太上皇也别完全不管事。

        于是,很快又说,“只不过,臣聆听皇上教诲数十年,舍不得皇上啊!恳请皇上继续鞭策臣上进,为臣指明前路。”

        其余人刷刷跪下,纷纷附议。

        左一个歌颂皇上的政绩,右一个老泪纵横不愿皇上离开。

        简单总结一句话,康熙虽然想搞退位,但人别离开紫禁城,继续不五时上朝指点他们。

        康熙:呵呵——

        留下来做什么?支持老臣与老四对着干?

        然后把老四逼急了,成为大清史上第一个离家出走的皇帝,说不定走到北极去。起因是叫他爹别退位,他爹不听劝,退了却又不全退。

        谁会蠢到这般地步?

        康熙没搭理这群假悲伤的臣子们,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儿子们。

        胤礽就像是丢了魂,整个人僵硬如死尸般坐在位置上。

        自被废太子位,六年过去。

        每日浑浑噩噩,苟且偷生,他以为不会再痛苦了。但今天康熙的禅位之言,竟是如剔骨钢刀,一刀刀扎得他痛彻心扉。

        过往种种如梦幻泡影,打脑海里似走马灯跑过。

        年幼时,康熙无微不至的宠爱;少年时,康熙许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权。

        直至青年后,父子之间矛盾越来越深,争斗越来越不择手段,昔日感情渐渐被磨平到一丝不剩。

        孝道让位于权力,曾经的敬畏反而滋生出弑父野心。

        从不后悔那一次次夺权之争,只恨成王败寇没能最终获胜,圈禁六年已经明白再无可能翻身。

        此刻,居然还会打心底难过。

        原来自己并不是汗阿玛最爱的孩子。

        胤礽觉得心脏似乎破了一个很大的洞,有什么东西彻底失去了。他也不知道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是为半生争斗失败而难过吗?

        还是伤心于康熙心甘情愿禅位给老四,表明老四才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所以愿意给老四至高无上的权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可是明白得太迟,早在他决定炸死康熙的那一天,他就失去了最疼爱他的父亲。

        胤礽想要哭,但发现眼眶干涩,憋不出一滴眼泪。

        相较而言,同一个桌上的胤禩神色平和,似乎能心平气和接受这一禅位旨意。

        但不能细看。

        细看就会发现他的笑容很僵硬。

        胤禩非常努力地表现出恭喜老四的姿态,但面由心生,极大震惊下的下意识反应无法作假。

        康熙居然甘愿退位,简直是六月飞雪般怪异!

        别管这成语用的对不对,脑子都成浆糊了,必是胡乱用词了。到头来,康熙选中的是老四也就罢了,怎么就会愿意在死前放权呢?

        一旁,郭络罗氏更是彻底表情管理失败,一张脸狰狞又是扭曲。

        不!不可能是老四继位!那么将来她要给武氏跪拜行礼!啊啊啊,这还不如杀了她!

        胤禛余光一瞥,敏锐捕捉众生相。

        看到郭络罗氏时,这人便知她现在恨不得拿根绳子上吊,也不甘向曾经瞧不起人低头。更不提让她下跪了,那是天大的折辱,会叫人直接失心疯。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人活于世,谁人不苦。

        胤禛回想自己十四年来的经历,他曾经也很委屈。

        最初成为武氏刚进四爷府那会,作为侍妾格格必须给福晋与李氏行礼。那难道不比郭络罗氏痛苦百倍?这不也放平心态,走过来了。

        再说老鬼被坑到这个世界,难道不是更痛苦。

        武拂衣顶着老四身体要做皇帝,却让她开心不起来,因为失去了最希望拥有的清闲与自由。明知是苦,那就不妨苦中作乐。

        反观,老八夫妻日子过得一天不如天。

        这对从前自称鹣鲽情深的夫妻,早在良嫔去世前就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老八在良嫔孝期内与侧福晋张氏生了一个儿子。

        这件事即违背了他以往在人前独宠八福晋一个人的形象,更是不孝至极。

        胤禛回京后打听了究竟是谁阴了老八?

        综合各种线索,推测出一个人来。不是旁人,正是郭络罗氏给胤禩下药。

        事情要追溯到康熙四十八年。

        废太子之后,康熙让大家推选新君。

        老八被不少人簇拥,其中包括了年羹尧。但好景不长,康熙盖章认定这些臣子们拥护八阿哥是有不臣之心。

        康熙四十八年年初,胤禩就被夺爵位圈禁了。

        不久之后,胤禛就与老鬼等一众考察队离开了京城,出海开始了惊险刺激之旅。

        八阿哥府内却是愁云惨雾。

        胤禩与郭络罗氏没放弃活动关系,希望康熙心软的那一天能赦免过往种种。

        不过,从前颇得圣宠的废太子都没被放出来,何况是连累很多朝臣贬官的八阿哥。

        推举胤禩做新君的朝臣,近半数都降职了。

        不是所有人能认为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总有人憋着一股气。怒气出不到康熙身上,但要找个发泄点。

        另一边,康熙摆明打压胤禩,众位皇子宗亲,谁敢帮着老八谁倒霉。

        比如像是八福晋的外祖家安亲王一系,或明或暗都遭了罪。

        还有老十,他被罚了两次乖巧了,也就没其他人拼死相护。

        如果胤禟还交好胤禩,以其天不怕地不怕的乖张性情,粉身碎骨也要帮着八哥,但两人早就分道扬镳。

        时间一长,众人也都明白了胤禩没戏了,曾经八爷的拥护者为了出气也就成了落井下石者。

        年羹尧记着仇,他本来能成为一方大员,只因站错队支持胤禩所以被明升暗贬没了实权。

        留在京城后,听闻了八福晋曾经对年氏的不满。

        大致说来,就是希望年家全力支持八爷,但是不愿意年氏入八爷府得宠,最不能容忍其他女人生下八爷府继承人。

        这算什么?

        八福晋是好处全要,吃亏一点都不想吃,天下美事就她一个人占了才好。

        年羹尧郁郁不得志,岂能让老八夫妇好过。

        天子脚下,康熙不会允许其他人伤害他的儿子,却不会阻止一件事——让八阿哥府后继有人。

        如果胤禩没有被夺爵圈禁,他没有孩子将来从兄弟处过继一个也无妨。

        可现在的情况,谁肯让自家孩子去受罪?认一个罪人做爹?

        胤礽被废后,孩子还是照样生。

        同理,也就能用到胤禩身上。

        既然他不再忙于公务,如果说真心悔过,是不是能安安心心生娃养孩子呢?

        年羹尧动用了尽可能的人脉,向八阿哥府递话。

        大概就一个意思。

        八福晋曾经得罪了不少后院女眷,而今那些人怎么可能劝说夫君冒死帮着八爷。

        可别说没这回事,八福晋就连年氏也看不上眼,暗暗谋划着不她入八爷府。

        这是让做哥哥很难过。

        但年羹尧念着曾经效力过八爷,改劝的还是要劝。

        既然郭络罗氏所在安亲王一系已经废了,没有必要再顾忌八福晋。八爷再怎么落魄,总要有个一子半女吧?

        这些话是否起到了作用?

        那是必然的。

        曾经,胤禩借着郭络罗氏外祖家的人脉在宗亲权贵中立足,夫妻两人一致对外。

        但被圈禁后,两人出不了府,整天困在同一个地方,双方矛盾就越来越多。

        八福晋外祖家的那些人脉也都被康熙给废了。

        不断有人因为曾经在八福晋处受了气,一一推了八爷希望获得帮助的请求。

        日复一日,夫妻感情越来越差。

        胤禩没其他地方可以去,只能找侧福晋张氏讲讲话。但多少还在意着郭络罗氏,没有夜宿张氏房内。

        康熙五十年,良嫔病重。

        老八夫妻得以被放出去几天入宫探望,而听到良嫔的遗愿是能有亲孙子或亲孙女。

        良嫔表示向康熙求了恩旨意,在下次选秀之前,八阿哥府再无孩子必须进新人。

        不过,她本人没能撑过一年,给出的期限到来前就去世了。

        郭络罗氏眼看因为良嫔之死让胤禩恢复了自由身,但夫妻俩的关系是回不去了。

        因为胤禩表态一定完成良嫔的遗愿。换言之,在孝期之后肯定要纳妾,或是与张氏有个孩子。

        这让郭络罗氏备受打击。

        一贯就看不起良嫔,辛者库出身又是多年没有晋升妃,从来给不了儿子儿媳一丝助力。

        哪怕良嫔是胤禩的生母,平时也甚少入宫请安问候,谁想到良嫔临死留下这种遗愿。

        郭络罗氏索性把心一横。

        胤禩决意纳妾,那是要撕破脸皮了,她就要让良嫔死也不安宁。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胤禩想给良嫔守孝,那就偏不让。

        故意在孝期给胤禩与张氏下苟合。

        假设两人有了孩子,这个孩子足以膈应胤禩,无时无刻不提醒他出生背景有多不堪。

        当然,屎盆子扣在了张氏头上。

        做局显得是张氏故意下药,在新人进府前留住胤禩。

        如此一来,一箭双雕也能让胤禩厌弃张氏。

        必须针对张氏。因为比起没进门的新人,胤禩被圈禁的几年内已对张氏好感颇深。

        郭络罗氏绝对不允许张氏取代她成为胤禩的贴心人,她得不到的就要全部毁掉。

        不是所有阴谋都能毫无破绽。

        胤禩曾经信任郭络罗氏,而今在孝期意外得子,必是花了全力去查。

        调查的也有康熙。

        幕后的真正主使浮出水面,一切指向了郭络罗氏。

        为什么不处置八福晋?

        康熙当然处置了,在毙鹰事件后,又把老八与郭络罗氏都圈禁了。

        真要下旨让胤禩休妻,那还要再给指继福晋吗?老八会不会想借着再婚复起?这对夫妻已然交恶,分开他们岂不是让两人如愿。

        康熙当然不会让送自己死鹰的儿子如愿,就把这两人放一块相互折腾。

        胤禛之所以打探得清清楚楚,是在离京前就在老八府上妥当地安插了探子,否则也不能放心一走四五年。

        胤禩与郭络罗氏相互争吵过太多次,让很多事成了府中公开的秘密。

        当下,他也不多看气炸了的郭络罗氏,不在这种人身上多费时间,还不如欣赏一下其他兄弟的傻样。

        胤禔与胤祉两个月前刚刚互撕一波,今年就被康熙的旨意搞了给狗血淋头。

        此刻,让他们没法控制好表情,脸上就飘着一段话。

        「好啊!没想到老四这个与世无争的家伙,背着他们偷偷争夺了汗阿玛的宠爱!简直是阴险至极!」

        老九、十与十四倒是很开心。

        只不过,老九与十四的开心颇有一种四哥登基后,好弟弟就能横着走的狐假虎威愉悦感。

        胤禛觉得有亿点点闹心,这些不省心的弟弟们,可别搞幺蛾子。

        他都还没想好入宫后以武氏身份要住在哪里。以老鬼的性子,必是要分一半折子给他批,这时又如何对康熙瞒天过海?

        胤禛垂下了脑袋,这是天马行空想起来。

        如果没正常见面的方法,可以搞点偷偷摸摸的,比如宫里挖密道。这就开始严肃思考从哪里挖比较好。

        康熙站在上位,哪怕想忽视也没法忽视底下一群人如打翻调色盘的脸色。

        看到众人目瞪口呆或敢怒不敢言,他的心情蹭蹭蹭地愉快起来。叫你们揣摩圣意,傻了吧!

        不过,康熙的推测能力再强,也想不真儿子披着武氏皮已经在想要真挖皇宫墙角了。

        “今天是黄道吉日,下午朕将发布正式诏书昭告天下新君即位。”

        康熙没让钦天监再选日子,他的寿辰当然最吉利。

        “愿诸位竭尽全力辅佐新君,今日的宴席就到此为止吧。老四,你随朕来。”

        武拂衣跟上了,她认为有必要与康熙好好聊聊,这种突然传位很吓人的。

        即便有心理准备也不够,实物层面的准备呢?

        从宣布继位到搬入皇宫正式执政,期间应该有一段过渡期。清朝没搞过禅位,其他朝代也挺难参考的,因为和平禅让很少。典礼怎么搞?政权要怎么交接?

        还有不忘初心的关键点。

        当年,胤禛在七夕夜于深山老林里撺掇她争一争,说了她担忧的早期上朝时间是能修改的。那会假设的是康熙死后新君继位,而目前的情况怎么搞?

        这点小事,胤禛该不会想不出办法来吧?那要怎么惩罚他?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7235/47235833/70292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