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廖化传 > 第四十五章(3)

第四十五章(3)


廖化此言一出,诸葛亮等人俱是一惊,就连魏延也并未料到,一脸愕然。廖化立刻说道,“我军撤退,敌将王双领兵追击,若非魏延将军及时赶到,我后军定阵脚大乱,现有王双级在此,末将望丞相三思...”说罢廖化一挥手,一名军士捧着盛放王双级的托盘来到诸葛亮面前。&1t;/p>

        诸葛亮一见王双级,脸上的神色渐渐和缓,而杨仪的脸色则难看了许多,本想弹劾魏延擅自出兵,却不料魏延反而立下一功。而魏延对廖化之言不置可否,他为一堂堂武将,冒领他人之功本就不是他的做派,然而此时如果不承认王双是自己所杀,自己很可能会被罢帅免职,迟疑再三,魏延诺诺的说道“斩杀王双,非文长一人之功,若非廖将军亲率大军与王双周旋,文长也难保...”&1t;/p>

        “既然如此,尔等就不必再做争论了。”诸葛亮笑着说道,“此次兵出散关,虽受挫于这陈仓城下,但却未伤我军元气,曹魏从荆州撤军,解了东吴之围,文长又斩了敌将王双,虽有遗憾,但也值得庆贺。”诸葛亮说完,魏延和廖化皆长舒了一口气,魏延看向廖化,眼中投以感激的目光,然而却对杨仪更加怀恨在心,望着杨仪同样有些失落的背影,魏延脸上的肌肉不停的颤抖...&1t;/p>

        &1t;/p>

        虽然陈仓之战以蜀军的撤退而告终,然而回到成都之后,蜀主刘禅依旧犒赏全军将士,并抚恤阵亡将士家小,王双的级被悬挂在城门之上,可叹王双一世猛将,却落得个级示众的结局。不仅如此,诸葛亮命工匠打造了一件大型的铜鼎,成都的正中央,并取名---定军鼎,诸葛亮亲自撰文记叙了此次陈仓之战蜀军的功绩,一时之间成都城内百姓欢欣鼓舞。在经历街亭惨败的蜀汉的确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然而廖化却有些不解,虽说陈仓之战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然而若是这样‘大肆渲染’也的确有些言过其实,此次交战,蜀军虽然损失兵力并不多,而且斩杀了敌军大将,但是攻城器械损毁殆尽,蜀国和魏国谁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廖化不明白一向沉稳老练的诸葛亮会如此反常。而几日之后,随着东吴方面使臣来到成都,廖化心中的疑惑也逐渐解开,而在东吴的使臣队伍里,廖化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孙绍。&1t;/p>

        &1t;/p>

        那一日,孙绍身着一袭红色长衫头戴金冠走上大殿,廖化看见几年未见的孙绍身上多了几分稳重,而孙绍也注意到了廖化,礼貌的向廖化点头示意。蜀主刘禅坐在龙椅之上,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年纪只比自己大五岁的东吴贵胄---曾经名震江东的小霸王孙策之子。倘若不是孙策英年早逝,那么孙绍此时定是江东储君的不二人选。&1t;/p>

        “臣孙绍参见蜀主、参见诸葛丞相。”孙绍不卑不亢的朝刘禅和诸葛亮拱手,“尊使不必多礼,尊使远道而来有何见教?”刘禅问道。&1t;/p>

        “曹贼南侵我东吴荆州,多亏贵国出兵散关,迫使魏军主力回撤,我荆州得以转危为安,我主命在下出使贵国,表达谢意。”孙绍慢条斯理的说。&1t;/p>

        满朝文武听得孙绍之语,不由得出感叹,这荆州原本属于蜀国的势力范围,如今却划进了东吴的版图,而此次蜀军兵陈仓,竟然最后也是给东吴作了嫁衣。而孙绍还一口一个“我东吴荆州”,更是刺痛了蜀国老臣的心。&1t;/p>

        “据闻贵国攻打陈仓多有损耗,我主深感不安,特命在下带来黄金千两,丝帛万匹,以作贵国劳军之资。”&1t;/p>

        “吴王客气了,自赤壁之战以来,孙刘两家本就一体同心,誓破曹贼,共保汉室江山,今尊使来我成都,不妨多住几日,领略我西川的风土人情。”刘禅倒也憨直,并无太大君王的架子。&1t;/p>

        孙绍微微一笑,但转瞬言道“蜀主不必客气,本使此次入蜀,除了代表我主表达谢意之外,还有一事也颇为重要...”说到这里孙绍停顿了一下,诸葛亮等人静静的看着孙绍,孙绍缓缓开口,不料此话一出,惊得满朝文武目瞪口呆,就连一直稳如泰山的诸葛亮也不禁身体一颤。&1t;/p>

        只见孙绍面沉似水的说道“我主已于半月前称帝,国号为吴,建元黄龙,‘吾皇’特命本使前来与贵国再订盟约。”&1t;/p>

        刘禅一听这话,脸色剧变,他转头看向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一言不,而是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曹丕篡汉称帝本就大逆不道,为延续刘汉社稷,刘备在群臣的‘软磨硬泡’下才勉强称帝,七年之前孙权自称吴王倒也没有什么,既然孙刘复盟,江东孙氏享一王爵也无可厚非,但如今连孙权也登基为帝,想那曾经权倾天下的曹操至死也未敢染指皇冠,汉室后裔的刘备也只是在曹魏代汉后‘被迫’建统,如今这个曾经的江东少主在执掌江东牛耳三十载之后也龙袍加身,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而今天下竟然出现了三个政权,同时存在了三位皇帝,不仅如此孙权还特命自己的侄子到蜀汉传达这一消息,其中之意也再明显不过---若蜀汉承认孙权称帝的事实,孙刘联盟千秋永固;如若不然,蜀吴两国再起刀兵。&1t;/p>

        诸葛亮上下打量着孙绍,突然说道“敢问尊驾可是小霸王孙伯符之子?”孙绍闻言浑身一个激灵,“不错,先父正是小霸王孙伯符。”孙绍定了定神说道。&1t;/p>

        “亮久仰令尊大名,只是一直无缘得见,孙氏一门忠烈,昔日酸枣会盟,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唯独令祖乌程侯一心忠于汉室,率军攻入洛阳,真乃我大汉之幸;后袁公路窃得玉玺妄自称帝,令尊与之决裂,实乃大义之举。”诸葛亮恭维道,但孙绍却听得出来,诸葛亮字里行间暗藏机锋,无不在表达孙氏父子忠于汉室之过往,孙绍微微躬身“丞相谬赞了,这实乃臣子的本分。”&1t;/p>

        诸葛亮见孙绍并不正面接招,话锋一转,“吴王继承大统,不知令祖令尊作何追谥?”如果说诸葛亮之前的话还略显含蓄,那么这句话直接就将那客套的伪装一把撕掉。昔日曹丕称帝,追谥其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追谥长兄曹昂为丰悼公,三年之后又进一步追封为王,但曹昂并无子嗣,对曹丕的皇权也构不成任何威胁,追封忘兄为王,反而堵住一些人因为曹丕接连迫害三位胞弟的所产生的流言蜚语。但东吴方面的境况却不然,孙绍乃乌程侯长子长孙,其身份地位在东吴可谓极其敏感。&1t;/p>

        孙绍脸色微微变化,然而还是保持着理智,“回禀丞相,吾皇追谥先祖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而先父...”孙绍停顿了一下,“先父被追谥为长沙桓王。”诸葛亮听后点了点头,“如此说来,尊使就是吴国的郡王殿下了,失敬失敬...”却不料孙绍一听这话脸‘刷’的一下变白,诸葛亮明显感觉到孙绍此时胸口不断得起伏,只见孙绍微微的咬着嘴唇,在平复了许久之后说道“丞相折煞在下了,吾皇恩典,册封在下为侯,绍愚钝,担不得王爵之重任...”听孙绍这般一说,就连诸葛亮都有些意外,虽然二人初次相见,但诸葛亮深深感觉到孙绍并非是普通膏粱子弟,且又听廖化谈及昔日与其在荆州之过往,便知道此子本事绝不在其父之下,然而叔父登基,自己只获得一个侯爵,甚至被指派出使蜀国,这更是一种无形的羞辱。隐隐约约,诸葛亮对这个孙氏贵胄产生了一些同情之心。&1t;/p>

        正当诸葛亮还在感慨之际,孙绍立即说道“还望陛下与吾皇再定盟约...”诸葛亮没有说话,而刘禅面有难色,孙绍似乎猜透二人心中的纠结,紧接着说道“陛下和丞相无须多心,昔日贵国使臣邓芝入弊国与吾主重修盟好之时就曾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唯有德者据之,今曹贼不义,篡汉自立,人神共愤,蜀吴两国应当同仇敌忾,铲除奸贼。”刘禅倒吸一口凉气,他未想到此人竟然如此机智,竟然在顷刻之间化解尴尬,而诸葛亮更是吃了一惊,三足鼎立本是自己尚在草庐时对天下的预判,而二分天下则是周公瑾对孙权提出的战略方针,而当今天下的形式注定是三足鼎立向二分天下过渡的走向,曹魏强大,也只有孙刘联合这一条路可走,可见孙绍的洞察力绝非等闲之辈可比。&1t;/p>

        刘禅看向诸葛亮,只见诸葛亮微微的点了点头,刘禅长舒一口气,双手拍了一下龙椅的扶手。脸上露出了象征性的笑容,“既然如此,朕就恭贺吴王荣登大统,蜀吴两国再定盟约。”&1t;/p>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40/40716/186914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