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重阳令 > 26、金陵台城

26、金陵台城


这天,李炟正在豫州会馆看书,高公公带人来到会馆:“小神仙,皇上想您了,让奴才接您去台城一叙。”&1t;/p>

        “高公公,有劳您了,皇上这两天身体可好?”李炟随意问道。&1t;/p>

        “回小神仙的话,皇上不太好,自临川靖惠王走了之后,皇上整天愁眉不展,茶饭不思。这不,专门派奴才接您进宫,排解苦闷。”&1t;/p>

        李炟换了身衣服,随高公公出门。&1t;/p>

        “小神仙,到了皇宫,好好劝劝皇上,不能为了一个不三不四的兄弟伤了龙体。”看来,高公公对靖惠王爷是真不感冒,人都走了,也不积点口德。&1t;/p>

        “皇上也真是不容易,有这么个不着调的兄弟不说,又冒出来个混帐公主。”高公公真不像是个公公,口无折拦地说着。&1t;/p>

        “公主又怎么了?”李炟问道。&1t;/p>

        “小神仙,也不怕你笑话。”高公公附在李炟耳边,把萧宏与永兴公主的事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你说,一个是皇上的亲弟弟,一个是皇上的亲女儿,让皇上怎么办?皇上他能好得了吗?”&1t;/p>

        “皇上怎么处置的?”李炟真替武帝担心。&1t;/p>

        “能怎么处置,只能悄没声地办了,皇上让奴才去了趟附马府,告诉永兴公主萧宏已死。公主自然明白皇上的意思,这不,昨儿公主也随临川王去了。”&1t;/p>

        “事情都赶在一起了,真够皇上受的!”李炟感叹。&1t;/p>

        高公公笑了笑,没有说话。如果不是高公公这个皇上的身边人,事情能赶在一块吗?如果那个不着四六的临川王对高公公客气点,事情能赶在一块吗?说不定皇上心一软,他还在床上与永兴鱼水之欢呢!宰相家奴七品官,这话不无道理啊!&1t;/p>

        李炟与高公公沿着御道边走边聊。不多时,来到皇宫南门大司马门,过了大司马门就是台城。&1t;/p>

        三国东吴时代,尚书台设在这里,所以叫台城。台城在玄武湖南岸,紧邻鸡鸣山,位于建康都城中部偏北地区。台城城高二十多米,光石条做的城基就高达七米多,再用城砖包砌,坚固牢靠,城墙宽十米,墙上建有跺口,通道。城墙外面是四十米宽的官道,官道上一队队禁卫不分昼夜巡回防守,宫城官道二百米之内不准搭建任何建筑,作为台城前面的开阔地,便于城上官兵瞭望观察。一旦敌人攻城,城墙上面的官兵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敌人。&1t;/p>

        登临城上,东眺钟山龙蟠苍翠,山色空明,北望玄武十里烟柳,烟波浩淼,南观九华塔影婆娑,宝塔高耸,西览鸡鸣黄墙青瓦,古刹钟声,荡气回肠。&1t;/p>

        城内有华林园,天渊池等,风景如画。有武帝居住办公的皇宫,宫内大小殿宇三千五百多间,宫殿巍峨壮丽,是当世独一无二皇家宫苑。&1t;/p>

        不知道为什么,李炟突然想起前世一诗:&1t;/p>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1t;/p>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t;/p>

        看着眼前繁华的建康,崇伟的宫城,如梦的秦淮,金粉古都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千百年来,唯有河边垂柳,饱经风霜,见证着台城兴衰变迁。&1t;/p>

        李炟和高公公直接来到武帝所在的太极殿。&1t;/p>

        武帝正在打坐,见李炟进殿,指指面前的蒲团:“小神仙,坐吧!”武帝明显老了许多。&1t;/p>

        “最近朕家事緾身,不能与神仙谈佛论道,更没有感谢神仙相救之恩,慌恐的很。”武帝一边让高公公倒茶,一边说。&1t;/p>

        “武帝身系江山社稷,百姓安危,李炟感佩有加,岂有不明之理。只是还请皇上保重龙体,皇上安,则大梁安,大梁安,则百姓安。”李炟劝慰道。&1t;/p>

        “小神仙,是否愿意在建康常住?今后有什么打算?朕的身边能有小神仙这样的朋友,此生无悔矣。”武帝有些伤感。&1t;/p>

        “我准备在建康住一段日子,多了解建康的风土习俗,多了解些南朝华夏文化。武帝,我是从汝南过来的,现在过了淮河就是大魏天下,鲜卑人源于东北鲜卑山上,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民族,靠马背赢得天下。他们建国虽然也学习汉制,但只是有选择地学习,他们重武轻文,不了解儒道文化,从骨子里看不起流传几千年的汉文明。”李炟有感而。&1t;/p>

        武帝吃惊地看着李炟,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有思考过。当初,沈约、范云他们推动他称帝时,他并不是不愿做皇帝,与做皇上相比,他更爱华夏三千年的文明,更爱诗词、书画、音律,甚至连藏传佛教都达到了痴迷程度。&1t;/p>

        “小神仙见解高远,与朕不谋而合。当年我为什么要登上大宝?皇帝的宝座是有诱惑,但我更想要的是皇帝一言九鼎的权柄和威严,而不是锦衣玉食或皇宫三千佳丽。自南宋未年,朝纲荒废不张,皇帝淫浪放荡,导致南朝社会风气的淫糜败坏。这种局面如果不改变,早晚要亡国灭种,我几千年华夏文明就会毁于一旦,炎黄子孙的根将要断在我们手里。”武帝说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1t;/p>

        武帝停顿一下,接着说道:“  联继承大统后,就是利用皇帝的权柄改革积弊,振兴国家,富国强民。先后下诏放遣宫女,解散宫廷内府的女乐。派遣内侍离开京城,前往各州巡查,‘周省四方,观政听谣,访贤举滞,其有田野不辟,狱讼无章,忘公徇私,侵渔是务者,悉随事以闻。’将最真实的社会情况上报朝廷,以便及时制定政策。朕在朝门外设两个信箱,如果民间贤士对治国有什么好建议,可投书于谤木函,朝廷会认真考虑。如果贤士自认有管乐之才,也可投书于肺石函,朝廷自会量才施用。此举虽然不是一套严格的系统,但却灵活自如,得到了许多有用的人才。”&1t;/p>

        “中下层地方官是社稷之基,朕经常是亲自挑选贤明之士为官,和他们讲为官做人之道。为了激励他们,小县令治地有功,迁大县令,大县令有功,迁郡守。形成了很好的官员选拔机制,各地县宰为了升官,纷纷追求上进,官员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强盛,南朝的综合国力逐渐走向强大。”讲到这些,武帝一改往日的颓废,两眼放光:“早晚有一天,联要大举北伐,饮马黄河滩。”&1t;/p>

        李炟和武帝接触这些天,还没听武帝讲过这么多话,武帝的宏大抱负也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讲过,包括最要好的沈约、范云、王柬等人。&1t;/p>

        “皇上英明!那拓跋小儿(大魏皇帝),整天叫着饮马长江,我们也到黄河溜溜马。”高公公紧跟着说。&1t;/p>

        武帝不悦地看一眼高公公,李炟知道高公公又多嘴了。&1t;/p>

        不久后,高公公离开了皇宫,去了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1t;/p>

        &1t;/p>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39/39864/178831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