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重阳令 > 7、天中汝南

7、天中汝南


这年春节刚过,奶奶季氏的娘家侄子来看望姑母。来的是季家老二季大林和老三季大虎,老大季大山现任汝南府长史,公务繁忙,脱不了身。他们奉八十岁老母亲季黄氏之命,邀请姑母正月十五去悬瓠城看灯,老姐妹聚聚,以解想念之苦。&1t;/p>

        季家在汝南是名门望族。虽然没出过大官,但家道殷实,与顾家、范家一起,一直是汝南的三大家族。&1t;/p>

        汝南地处天中,但自魏晋以来,经过五胡之乱,南北朝分缰而治,汝南便由天中变成南齐、大魏两国边地,战争频,百姓苦不堪言&1t;/p>

        汝南,包括整个河南都成了双方争夺天下的主战场。汝南刺史有时穿黑色朝服(大魏),有时又穿汉服(南齐),如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朝庭派来的官员,屁股还没座稳,就被别人打跑了。虽然地方政权频繁更替,但当地豪坤却稳如磐石,季、顾、范三大家族成了汝南的实际掌权者。如今,季家大少爷担任大魏汝南府长史,风头正劲。&1t;/p>

        正月十二日,季氏起身去汝南,和她一起去的当然有她的宝贝大孙子李炟。&1t;/p>

        天还没有亮,几个姐姐就起床了,奶奶好多年没出过远门了,姐妹们替奶奶高兴,所以早早起来为奶奶送行。同时也早点梳洗打扮,盼望奶奶一高兴能带上自己,到汝南府开开眼界。&1t;/p>

        “几个死妮子,一个个光知道收拾自己,也不帮弟弟洗洗脸,换换衣服”。母亲单娘一边忙早饭,一边数落几个女儿。&1t;/p>

        李梅和李兰正在用炭灰描眉,用红纸染唇。在自己已经很好看的脸上精雕细刻。&1t;/p>

        李炟穿好衣服,洗完手脸,李兰走过来为弟弟涂上胭脂,还在头上扎了一条冲天小辫。李炟粉嫩的小脸上,一双浓眉又粗又长,眉心处被李兰点了一个圆圆的红点,两只明亮的大眼睛闪动起来让人喜欢,只是平时总像是在沉思,看上去有些茫然。身上穿着红色段子棉袄,绿色碎花棉裤,棉袄上印着外圆内方的黄色铜钱,李炟一走,那铜钱似乎要从身上滚下来。脚上穿的是奶奶亲手做的猫头鞋,由于头上扎了小辫,红绿相间的瓜皮帽只好拿在手上。&1t;/p>

        临上车时,奶奶告诉李天一:“把大姑娘李梅带上吧,汝南府大地方,人多繁华,也许能遇到个青年才俊,十五岁的大姑娘该有婆家了”。&1t;/p>

        祖孙三人座着马车走了三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汝南府的城门楼子。&1t;/p>

        汝南郡始建于公元215年,郡治悬瓠,以前归南朝,现在属于大魏,是河南行省八府之一。雄伟的北城门,静静地守卫着古老的悬瓠城,城门向北不远处是一条古老的汝河,汝河三面环城,拱卫着悬瓠的安全。悬瓠一直是州、郡、府治所所在地,是古蔡国国都,更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汝南地处古豫州之中,既能北进卞洛,又可南下荆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t;/p>

        李炟和李梅站在城门前,惊叹汝南府的高大雄伟,怀着崇敬的心情,一枚一枚数着城门上碗口大的铜钉。奶奶则扶着城墙唏嘘不已,不知是看到城门勾起了童年的回忆,还是想起了哪个远去的故人。&1t;/p>

        “姑奶奶,老夫人让我来接您”。一声呼叫,奶奶才回过神来,知道是季府派人来接他们的,就座上马车与来人一同进城。&1t;/p>

        李炟座在马车上,看着街道两旁的房子鳞次栉比,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汝南真是座千年古城。他同时想起流传后世的两个凄美故事。&1t;/p>

        汝南城南马乡有一座建于西晋的红罗山书院,在书院求学的梁山泊与祝英台,演绎了相恋相爱、化蝶相守的爱情绝唱。&1t;/p>

        城西十里的董会村,有座仙女桥,是董永遇上七仙女的地方,在汝南逃避战乱的董郞遇到了他的真爱,成就了千古传奇天仙配。&1t;/p>

        季府在汝南中州大街上。中州大街是汝南最繁华的街道,全长十里,贯穿汝南南北。北街是总管府和达官贵人的府第,南街是商业中心,商铺云集,方圆百里的客商巨贾都来汝南交易、买卖。汝南鼎盛时下辖三十四个县,大魏治理后有所调整,治下仍有19个县之多。&1t;/p>

        为了使同在中州大街上的官府保持清静肃穆,商业繁荣昌盛,总管府规定,官府人等一律从北门出入,北门也是正门,商贾和百姓走南门进出。&1t;/p>

        季家不仅是汝南官宦世家,也是汝南有名的富商。汝南府最大的酒楼便是季家的天中酒家,酒家是前店后场模式,季家酒坊生产的“十里香”酒,香飘几百年,是真正的百年老字号。而酒家的招牌菜“汝南涮牛肚”、“天中第一鸡”更是名扬四海,是美食中的精品。季府在中州大街中段的政商交汇处,既享有北街的安静,又有进入南街商埠的便利。&1t;/p>

        李炟的奶奶季氏在汝南做姑娘时,最喜欢的是到酒坊酿酒,闻着红高粱酵的曲香,听着酿酒汉子有节奏的号子声,舀一瓢新酿的酒头细细品味,她想这一刻就是人生最美的时候。&1t;/p>

        “奶奶,想什么呢?”李炟看奶奶沉默不语,忍不住问道。&1t;/p>

        “奶奶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季氏回答。 &1t;/p>

        看到季府高大的门楼,季氏在心里轻轻地说“十年没回娘家了,真是嫁出去的姑娘洒出去的水,这里早就不是我的家了。”&1t;/p>

        季府建于西晋中期,当时天下大统,百姓安居乐业,季家因经营茶叶达。茶叶来自于福建、浙江一带,因为长年在南方走动,喜欢南方山水的季家先祖,把季府修的很像江南的园子。&1t;/p>

        走进季府,仿佛来到江南。院中一座小型的人工湖,似一颗明珠镶嵌在碧绿之中,一池湖水碧波荡漾,四周有回廊亭台,小桥流水。湖的北面筑土为山,山虽不高,奇花珍木点辍其间,山上红枫挺拨俊伟,柔柳古朴秀丽,金橘硕果累累,腊梅迎风斗雪。厅堂亭榭在湖边、山下随性而建,不拘形式,和谐自然,到处诗情画意,情趣昂然。&1t;/p>

        季氏祖孙被迎进湖前大厅。&1t;/p>

        大表叔季大山在汝南府公务,二表叔季大林,三表叔季大虎陪姑母说了会话,就把祖孙三人送到母亲季老太太房内。&1t;/p>

        季老夫人已近八十,身体硬朗,精神瞿烁。老姊妹见面,相拥哭了一阵,这时早有丫环送来糖茶,季老夫人让祖孙三人吃。&1t;/p>

        “这是老大梅儿吗?都出落成大姑娘了,瞧这细皮嫩肉的,怪喜欢人。”季母抚着李梅的小脸问。&1t;/p>

        “老嫂子,是梅儿。这个小子就是我的宝贝孙子炟儿。”奶奶季氏高兴地介绍着自己的孙子。&1t;/p>

        季老夫人拉着李炟的手看了半天,才开口道:“天庭饱满,地阔方圆,耳大眼明,身体壮硕,是个好苗子。”&1t;/p>

        “我听大山说了多次,这就是咱家那个七步能诗的小神童?前两天还救了王家大公子,小小年纪,不简单。”老夫人接着说。&1t;/p>

        “都是小孩子的把戏,当不得真。”奶奶很自然地回答。&1t;/p>

        季老夫人第一次见到李炟,又拉着望了一阵,才说“快吃糖茶吧,一会就凉了。”&1t;/p>

        糖茶不是茶,是熟鸡蛋扒了皮,在糖水中煮开,用蜂蜜调制,吃起来又香、又甜、又糯。&1t;/p>

        李炟没几下就把自己的一碗吃完了,姐姐李梅则学着大家小姐的样子,细细品尝,如果在家里,李炟早就下手抢姐姐的糖茶吃了,在季府只好忍住了。好在奶奶只吃了一个甜蛋,就把碗推给李炟了,“我年纪大了,吃不了这么多,剩下浪费,你吃了吧。”&1t;/p>

        李炟接过奶奶的碗,大口吃着。&1t;/p>

        晚上,季府设宴为姑奶奶接风。全府上下几十口人,除吃奶的娃娃全部参加,节日般热闹。&1t;/p>

        &1t;/p>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39/39864/178831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