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 > 细说大唐大全 > 第4章 第4章

第4章 第4章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九月,李密兵败入关降唐。

        (1)瓦岗衰落

        李密自杀翟让以后,渐渐骄傲起来了,对士卒也不知爱惜了,又因为占据的都是小城市,钱财匮乏,将士立功者也得不到赏赐,而为了招降纳叛,却给归附的降人很优厚的待遇,这些都引起瓦岗军士卒的不满。翟让之死,虽然没有引发大的兵变,但使李密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李密的做法使手下将佐对他渐渐失去信任。徐世勣曾在一次宴会上指责李密的过错,李密心生不满,派他出镇黎阳,名为委以重任,而实际上有意疏远他,所以手下将领也出现了一种离心的倾向。李密开洛口仓散发米粟,听凭众人任意搬取,缺乏管理,有人取粮太多,无法搬走,就把粮食都丢在路上,自仓城至城郭大门,路上积聚了许多被车马践踏的大米,厚达数寸。没有容器,百姓就用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到处都是淘洗时遗漏的米,看上去像白沙一样。李密高兴地对元帅府司兵参军贾闰甫说:“这真是粮食富足的景象啊!”

        贾闰甫回答:“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所以大众归附于我们,正因为我们掌握着粮食。可是我们却浪费了如此多的粮食,一旦米尽民散,您就很难成就大业了!”

        另外,经童山大战,军队人马损失严重。这些对瓦岗军都是非常不利的。但李密身为主帅,却忽视了这些因素,以为东都经多次失败以后,军队早已人心涣散,将相之间又互相残杀,很容易平定他们。

        (2)兵败北邙山

        瓦岗军童山大战后元气尚未恢复,王世充想趁机出击李密,可是又害怕士兵士气不够,就诈称左军卫士张永通夜梦周公,说周公将助隋军出战,而且要急速出兵,才能打胜仗,如若不然,士兵都将得瘟疫而死。

        王世充部下士兵多是楚人,非常迷信,纷纷请战。于是王世充挑选良马两千余匹,精锐两万余人,于九月初十,出兵进攻李密,并且把永通二字写在旗幡上,军容十分齐整。十一日,隋军到达偃师,驻扎在通济渠以南。李密则留王伯当守金墉城,亲自率领精兵到偃师,迎战王世充的军队于北邙山上。

        各位将领被李密召集到一起商议作战策略,裴仁基说:“王世充把他的部队全部率领到这里,后方洛阳一定缺乏兵力,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分出兵力把守王世充军队要经过的要道,使他向东前进受阻,另选三万精兵,向西进逼东都。王世充回军,我方就按兵不动;王世充如果再次出军,我方就再逼东都。如此,我方以逸待劳,在对方疲于奔命的情况下,打败疲惫不堪的他是很容易的。”李密说:“您说得很好。但如今东都的军队在三个方面显然占有优势:一、武器精良;二、他们已决定要深入我方了;三、粮食吃完了,他们没有退路,肯定会奋力拼搏。我们只要利用城池牢固,保存好我们的兵力就可以了,对方想交战打不成,又无路可退,过不了十天,就可以斩了王世充。”

        樊文超、陈智略、单雄信等人则说:“王世充手中并没有多少兵力,而且屡战屡败,都已经丧失了作战的信心。兵法曰‘倍则战’,我们的兵力不止是他们的数倍,战之必胜!”

        诸将纷纷附和,有七八成的将领都主张主动作战,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李密,决定迎战。裴仁基苦苦劝说,李密都不听从,裴仁基用手击地叹道:“您一定会后悔的!”元帅府文学参军魏征私下对长史郑颋说:“魏公虽然在作战中屡次取胜,但将士死伤甚多;而且军无府库,立功的战士们得不到奖赏,所以都不奋勇杀敌。这两点难以应敌。而且王世充粮食缺乏,一定会拼死一搏,和他作战是很难取胜的。你要劝劝魏公,不如深沟高垒与之对峙,不过十天半个月,王世充粮尽,自然撤退。我再纵兵追击,一定会一举获胜。”郑颋说:“你是老生常谈。”魏征生气地说:“奇策怎么是常谈呢?”说完生气地走了。

        李密与程咬金率领的军队一起扎营于北邙山上,单雄信带领外马军驻扎在偃师城北。王世充派遣数百名骑兵攻打单雄信的营寨,李密派遣程咬金和裴行俨援助单雄信。裴行俨率先奔赴战场,被箭射中,摔在地下;程咬金杀了几个人,救起裴行俨。王世充军队人数很多,于是程咬金抱着裴行俨骑着一匹马返回。这时王世充的骑兵赶了上来,□□直刺过来,被程咬金返身折断,程咬金把追兵杀退和裴行俨一起脱身。此时,正好天黑,双方各自收兵回营。李密手下的孙长乐等人都受了重伤。

        李密挫败了宇文化及,有些轻视王世充,连防御敌人的围墙都不设置。王世充派两百多骑兵夜里偷偷埋伏在北邙山山谷,命令士兵吃饱饭喂好马匹。

        十二日清晨,王世充对士兵说:“现在的战斗决不是只为了胜负,我们的生死就靠这一仗了。如能获胜,大家都可富贵;如若战败,我们谁也活不了。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战,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各自努力吧!”说完之后率领将士们向李密的军营冲过去。李密出兵迎战,无法布成战阵。王世充发起突袭,并且事先将自己军中一相貌类似李密的人捆绑起来,就在双方激战时,王世充将此人牵至阵前,令士兵大声呼喊:“我们活捉了李密!”隋军士兵皆高声呼喊。这时伏兵从北邙山冲下山来,李密的营垒都被焚烧。于是瓦岗军大败,张童仁、陈智略举兵投降,李密带领一万余人逃往洛口。

        夜晚,偃师被王世充包围,郑颋守卫偃师,可是他的部下却把城门打开放王世充进去。当初,王世充的家属随宇文化及至滑台,又跟随王轨到了李密部队,李密把他们留在偃师,打算用他们来招降王世充。待到偃师城陷,王世充寻回哥哥王世伟、儿子王玄应、王琼、王虔恕等人,又把李密的将佐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几十人都给俘虏了。王世充于是重整兵马进发洛口。当时,邴元真守卫洛口。邴元真原为县吏,因贪赃犯罪,不得已逃到瓦岗寨,为翟让所用。及李密建元帅府,翟让推荐邴元真为长史,李密虽然答应了,但并不让他参与重大决策。邴元真卑鄙而贪财,宇文温曾对李密说:“要是不把邴元真杀了,将来必为大患。”此话传到邴元真耳中,他就计划阴谋叛变。不料被杨庆知道,告知李密,李密不太相信,没有采取果断行动。这时,李密率败兵准备进入洛口,而邴元真已经派人去迎接王世充了。李密知邴元真已经叛变,装作浑然不知,想等王世充率兵来到,乘其半渡洛水之时予以打击。可是哨兵没发现王世充,发觉后准备出战时,王世充军已全部渡过了洛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单雄信又不听指挥,据兵自守。李密知道不能打胜仗,率兵向东,奔往虎牢(今河南荥阳西),王世充接受了邴元真的投降。

        单雄信骁勇善战,善长骑马和使用□□,在各军中的名声最大,军中称为“飞将”。因为单雄信对去留很轻率,房彦藻劝李密除掉他;可是李密很爱惜他的才华,不忍心。待李密失利,单雄信便率部投降了王世充。

        在去黎阳的路上,有人对李密说:“杀翟让之际,徐世勣差一点死于乱刃之下,这个时候你还相信他吗?”李密也自觉对徐世勣的为人没有把握,停止向黎阳行进。这时,王伯当放弃金墉城,据守河阳,于是李密赶往河阳,与诸将商议将如何行动。

        (3)李密降服

        李密提出北据太行山,南依黄河之险,东连黎阳,再图进取,将士们认为不好,说:“现在战事屡屡受挫,人心涣散,斗志尽失,难以成功。”李密说:“你们是我的左膀右臂,大家既然觉得不可行,那我也没什么办法了。诸位跟着我辛苦了,如今我以一死来感谢大家!”说完就要自刎,被王伯当抱住,失声哭泣,诸将也都流下了眼泪。李密见状说道:“诸位既然信得过我,那就跟随我去关中吧,虽然我没什么高超的才能,但保证可使诸位富贵。”元帅府掾柳燮说:“您与唐国公同族,又曾用书信相互盟誓,虽然没有参与唐公起义,但牵制东都隋军,让唐公不用战争就取得了长安,这也是您的功劳呀!”众将士纷纷赞同。李密又对王伯当说:“将军家富人多,也能同我们一起吗?”王伯当回答道:“当初楚汉之争,汉王身后有萧何率子弟追随,伯当所恨不能使兄弟子侄全都相随魏公,哪能见您今日失利而轻于去就呢!即使这次葬身原野也没有什么怨言。”众人深受感动。于是跟随李密入关者达两万人。原来受控于瓦岗军的地区大部分都投降了东都。

        李密在战败之时,“欲南阻河,东连黎阳,北守太行,以图进取”,本来这一战略也是很可行的,但因人心涣散,致使李密无法实现这一战略。当初,在入关之前,他就担心义军会因此而分裂,在战败之后不幸被言中;单雄信在关键时刻,不听调度,一班将领又目光短浅,李密所谓“孤所恃者众也,既然你们不愿意,我也没办法了”,人心涣散,他也回天无力了。

        唐高祖李渊听说李密来降十分高兴,接连派出使者迎接。李密见到这种情形很高兴,对诸将说:“我有兵众百万,一朝解甲归唐,山东大片地区都曾归我统辖。得知我已归唐,遣使招之,肯定都会归附过来的,同窦融以河西之地归汉光武帝相比,功勋也很卓著,怎么也能让我做一名宰相吧!”十月初八,李密到达长安。李密在山东的部将刘德威、李育德、高季辅、贾闰甫等人听说李密到了长安,也率部众投降唐朝。占据北海(今属山东)的义军綦公顺曾归附李密,他听说李密归降了唐朝,也随之投降了唐朝。占据黎阳的徐世勣这时正在观望,归属未定。跟随李密至长安的魏征向李渊上书请求前去招降徐世勣,徐世勣经魏征劝说决定降唐。徐世勣对其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拥有这里的土地和民众,我若上表献之,是乘魏公之败,偷偷地当做自己的功劳来求富贵。应该把这里郡县的户口数和兵马数告诉魏公,由魏公献给唐朝。”于是派郭孝恪前往长安。

        李渊听说徐世勣的使者到了,只有给李密的一封信,却没有上表,非常奇怪,召见郭孝恪,才明白过来,叹息道:“徐世勣不背叛旧主,不贪功,真是一名忠心的大臣啊!”但同时,这件事也使李渊增加了对李密的猜疑、防范之心。

        李密一直以为功劳很大可以做宰相,但是,到长安以后,他并没有受到热情接待,部下和士兵竟然几天都没有进食,都很气愤。表面上,李渊对他很亲热,经常以弟相称,并将外甥女嫁与李密为妻,但仅以李密为上柱国、光禄卿,赐爵邢国公,这让李密很失望。李密得不到朝臣应有的尊重,执政的宰相甚至向李密索要贿赂,李密心中怒气油然而生。

        长期养尊处优又骄傲的李密仗着归附建立的功勋,认为朝廷给他的待遇与他的愿望不符,所以一直很不高兴。恰逢大朝会,身为光禄卿的李密应当进奉食物,他深以此为耻,退朝后,把这些告诉给左武卫大:“我白白享受国家的荣誉和您的恩德,不曾报效国家;山东之众都是臣过去的部下,请让臣前往山东收抚,凭借国家的威力,取王世充简直易如反掌!”高祖听说李密的旧将士与王世充不和,也打算派遣他前往收服。唐多数朝臣认为这样不妥,他们认为李密非常狡猾,如派他去,无异于放虎归山,要让他回来是不可能的了。李渊说:“为天子者自有天命,即便李密叛去,不过如将蒿做的箭射入蒿草之中,必无所作为!现在把他派出去,与王世充相斗,我可以坐山观虎斗。”

        二十九日,李渊派李密往崤山以东,把他还未收附的余部收附。李密请求和贾闰甫一道去,他的请求得到了高祖的同意。高祖命李密和贾闰甫一起登上御榻,又把食品赐给他们,此时,李渊喝了卮中的酒说:“这杯酒代表我们同心一致,二位好好建立功勋,好好地完成我的心愿。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人坚持你不适合去完成这次任务,朕以真心对兄弟,别人是不可能离间的。”李密、贾闰甫再三拜谢受命。王伯当作为李密的副手被高祖派往山东。

        十二月初一,李密从长安出发,前往山东。李渊尽管力排众议,派李密出行,可他对李密并不放心,所以当李密行至华州(今陕西华县)的时候,李渊下达一项命令,命李密将旧部的一半留驻华州,只把一半的兵马带出关。长史张宝德害怕李密一去不回,牵连自己,在华州上密表,说李密必叛。李渊这时也后悔了,虽然想把他调回,可又怕他反叛,就下一道敕书,命李密所部减速前进,让李密单独回朝,有要事相商。李密行至稠桑(今河南灵宝北),收到李渊的敕书后,对贾闰甫说:“派我出行,现在又突然找个理由将我召还,临行时,天子说有人坚决不同意让我出行,要是现在回去是死定了。不如索性攻破桃林县(今河南灵宝北老城),将粮草全部劫走,向北渡过黄河,等消息传到熊州,他们已是鞭长莫及。一旦到达黎阳,就大功告成了。你看怎么样?”

        贾闰甫说:“主上对待明公您非常好,更不用说国家的李姓符合图谶,天下最终要统一。您已经归顺李唐,却又产生了别的意图。史万宝、任瓖在谷、熊二州,要是早晨发动这事,晚上他们的军队就会赶到。即使攻陷桃林,也来不及招募士兵,一旦被称为叛逆,又有谁能容纳?我为明公您设想,不如暂且听从皇命,以表明根本没有异心,那些谮言自然不攻自破。您再想出关前往山东,可以从长计议。”

        李密生气地说:“唐让我与绛侯周勃、灌婴一样不能封王割地,谁能咽得下这口气呢?况且他与我都应了谶文。今天放过我,听凭我向东前进,这些都证明我有王者之命;即使关中被李唐平定,山东最后也是我的。老天爷给的不拿,却要白送给人吗!你是我的亲信之人,怎么这样想?如果你我不同心协力,就斩了你然后走!”

        贾闰甫痛哭流涕地说道:“明公您虽说也应图谶,可是最近从天道人事来看,已经逐渐地不合适了。现在海内人心离散,人人想自己独掌政权,弱肉强食;而连明公您都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又有谁能听您的调遣?况且自从翟让被杀以后,很多的人都说你弃恩忘本,今天谁还肯让您来把握兵权呢?他们必定顾虑您会夺兵权,您要加以抵抗,一朝失势,您将无法再立足下去了!如果不是您曾给我特殊的厚赐,怎么会如此诚恳地规劝您呢?希望您能认真思量,以后将不再有如此的福分了。要是明公能够安身的话,闰甫我又怎能怕死呢?”这些言辞激怒了李密,举刀要砍贾闰甫,幸好王伯当等人在场劝阻,于是李密放了贾闰甫。

        (4)英雄末路

        于是,李密斩杀了李渊来使,十二月三十日,清晨,挑选骁勇之士数十人,身穿妇女衣裙,头戴妇女遮面头巾,藏刀于裙下,以李密妻妾的名义进入桃林县舍。瞬间,脱去妇人服装,挺刃而出,把县城攻下后又向东挺进,并派飞骑命张善相出兵接应。当时镇守熊州的是唐右翊卫将军史万宝,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对副将盛彦师说:“李密诡计多端,再加上辅助他的王伯当,恐怕挡不住他们。”盛彦师笑着说:“您只需给我兵马几千,我定会带李密的人头来见你。”史万宝问:“你以何策破敌?”盛彦师说:“古人云:‘兵不厌诈。’现在还不是讲出来的时候。”于是盛彦师率众进入熊耳山,在山谷之间设下伏兵,下令等李密军半渡山涧之时出击。有人问:“听说李密要往洛阳,您为什么偏偏在相反的南边驻防呢?”盛彦师说:“李密他是声东击西,其实他是要往襄城(今属河南)依靠张善相,只要我们埋伏在这里,肯定能抓住他。”

        李密过陕州后,过分大意,于是缓慢地带着众人前进,果然翻过山从南面出山,遭遇到盛彦师伏兵的攻击,失去联系的李密部队首尾不能相顾。李密和王伯当被杀,首级都传送到长安。盛彦师因为功劳被赐予葛国公爵位,熊州依然由他来镇守。

        李渊担心徐世勣听说李密被杀,被假像蒙蔽,起兵叛乱,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到黎阳,把李密图谋造反的前后经过告诉了他。徐世勣见李密首级,面向北下拜痛哭。他请求能够埋葬李密,李渊又将尸体送到黎阳。徐世勣命三军缟素,自己也身着丧服,按君臣之礼将李密葬在黎阳山南。素来拥戴李密的瓦岗军将士得知李密被杀,无不痛哭流涕,有的都哭得吐血了。王世充把投降后的邴元真任命为行台仆射,镇守滑州。李密故将杜才干恨邴元真背叛李密,毁了瓦岗军,假装投降邴元真,后来趁机杀死了他,用其首级祭奠李密的坟墓。

        轰轰烈烈的瓦岗军起义以李密被杀为标志终告结束,它是隋末所有义军中影响最大、士气最高的一支,是推翻隋王朝的最主要的力量。


  https://www.3zmwx.cc/files/article/html/11417/11417297/75298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3zmwx.cc。三掌门手机版阅读网址:wap.3zmwx.cc